日期: 2025年08月13日 09时10分 来源:
站在汉王山的晨光里,警徽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压在我的肩头。我是新警汪桂均,两年前,我还是个对“高墙电网”充满书本想象的警校生。如今,“监狱警察”这四个字,正由汗水和脚步一笔一划刻进我的生命。懵懂与敬畏交织,而引领我拨开迷雾的,是那些无声矗立的“警*像”——我的师傅们。今天,就说说他们“教”我的事。
第一课:
“立”与“令”
——队列里的无声力量
“立”如松
师傅示范标准的警姿——下颌微收,目光如炬,双肩自然下沉,脚跟并拢。这不是简单的站姿,是威严,是界限,是无需言语的震慑。他告诉我:“人先立住了,令才有分量。”
“令”如钟
一声短促、清晰、穿透力十足的“立正!”,瞬间让现场鸦雀无声。师傅强调:“口令不是喊出来的,是‘发’出来的。气息沉丹田,吐字如金石,每个指令都代表法律的尊严,含糊不得。”他让我对着空墙练了无数遍,直到声音有了筋骨。
第二课:
“听”与“解”
——谈话间的攻心之道
“听”弦外音
面对一名情绪低落的罪犯,师傅不急问,安静地听。他教我:“真正的‘听’,是用心捕捉对方语气的起伏、眼神的躲闪、手指的蜷缩等。抱怨背后可能是诉求,沉默深处或许藏着心结。”
“解”心中锁
师傅不轻易评判,而是用政策、用情理、用身边实例,一点点引导对方自己思考。“谈话不是说服,是疏通。找准那把‘钥匙’——可能是家人的期盼,可能是未竟的梦想,也可能是对法律的敬畏。帮他们自己打开心锁,才是改造的起点。”这堂课,让我明白高墙之内,人性之光同样需要被点燃和守护
第三课:
“查”与“究”
——安检中的毫米级守护
“查”无巨细
第一次跟师傅做安全检查,他告诉我:“安全是底线,检查是生命线。‘查’,要带着毫米级的较真劲儿,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。”他手把手教我标准流程和重点部位,强调“规范是效率,更是安全”。
“究”其根源
如果发现一个违禁品,师傅告诉我并不能只停留在收缴。而是要复盘物品来源、流转环节、监管漏洞。“‘究’不是追责,是堵漏。只有根子上‘究’清楚了,才能织密防护网,防患于未然。”这堂课,让我懂得安全检查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责任心和系统思维的考验。
警*像,是榜样,更是传承
师傅们没有长篇大论,他们用挺拔的身姿教我“立警为公”,用犀利的眼神教我“明察秋毫”,用沉稳的行动教我“担当如磐”。他们就是最生动的“警*像”。
他们教我的,不仅是技能,更是一种姿态:身着藏蓝,立于高墙,情系新生,心向公正。这份“像”,由信念铸就,由行动刻画。而我,这名新兵,正努力沿着他们的足迹,学习成为一尊合格的、能照亮迷途、守护平安的“警*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