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25年11月10日 10时21分 来源: 六管区、教育改造科
执笔答卷,他们在高墙内书写新生
“叮——叮——叮——”
清脆的考试结束铃声响起,2025年下半年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顺利落下帷幕。与普通校园考场不同,成都未管所的考场里,每一张考桌除了摆放常规的考试用具,更承载着一群特殊考生对未来的渴望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铃声背后,聆听他们用笔墨书写希望的故事。

01护航:一场特殊的“人生考场”
25日上午9点,考场内纸笔沙沙,试卷轻翻。这一刻,不仅是对考生半年苦读的检验,也凝结了教育改造一线民警的持续付出与默默守护。
在今年上半年自考结束后,我所随即召开专题分析会,总结当前未成年犯参加自考的难点与不足。为尽可能提高通过率,民警们纷纷化身“全能护航员”,启动专项助考计划:考务组在考前多次组织全真模拟,严格规范身份核对、考场监控等各环节;答疑组由管区民警和教学民警共同组成,每周在专门设置的“自考辅导室”里为考生答疑解惑;保障组则全力做好学习支持,前后共筹备并流转使用专题复习资料500余份,确保资源高效共享。
考场内,“诚信应考,不负韶华”的标语格外醒目,既传递出纪律的刚性,也蕴含着教育的温度。一位监考民警表示:“我们严格遵循国家自考规程,希望通过公平、规范的考试环境,让他们感受到——学习的权利,无论身处何地,都应被尊重和保障。”
02送教:一场汇聚社会力量的“专题辅导”

为助力未成年犯考生高效、系统备考,我所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及报考科目较为集中的特点,与民盟四川省委联合开设了“晨曦中的黄丝带”自考(法律)专题辅导班。民盟四川省委为此捐赠了法律专业自考书籍,并由1名执业律师及6名来自西南石油大学、四川师范大学的教授组成教学团队,重点讲授宪法学、刑法、刑事诉讼法、法制史等6门核心课程。
这场融合“高校智慧”与“社会关爱”的送教行动,持续三个月,累计授课54学时。教学过程中,老师们通过典型案例解析、法条精讲、专项讲义编写以及应试技巧指导等多种方式,切实帮助未成年犯考生夯实知识基础、增强备考信心。
03促改:备考中的“价值重塑”

从迷途少年到追梦考生,他们用行动证明:高墙,挡不住一颗向上的心。对这些未成年犯而言,自学考试不只是一场考试、一张证书,更是一把钥匙——打开通往自我认知与人生重启的希望之门。
“老师的课讲得通俗易懂,让我慢慢有了报名的勇气,也有了考上的信心。”第一次参加自考的小袁(化名)这样说道,“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复习时间,我格外珍惜。和很多早早辍学的同龄人不同,自考让我明白,哪怕身在围墙之内,我依然有机会通过学习改变命运。”
数据显示,本次未成年犯自考报考人数与报考科次,较上半年分别增长112.8%和155.3%,报考积极性显著提高。为巩固这一成果,我所联合检察院、法院建立了协作机制,从行政与刑事两方面给予鼓励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多未成年犯主动捧起课本,利用休息时间刻苦学习,在高墙内重拾错过的校园时光,紧紧握住了这把改变命运的关键钥匙。
下一步,成都未管所将继续深化与民盟的交流协作,整合更多社会帮教资源,推动实现“以学促改、以学促技、以学促归”的教育改造目标,助力更多未成年犯在改造中成长、在学习中蜕变,最终重回人生正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