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25年10月17日 09时40分 来源: 宣传培训科、一管区、六管区
这是一封特殊的来信
金秋九月,硕果盈枝。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,我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“果实”——来自刑满释放人员小L的感谢信,字里行间满载着感动与新生……
尊敬的未管所警官们:
您们好!我是原一管区服刑人员小L,于2025年9月2日刑满释放,回归社会。当我回到离开了八年的家,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,人和物都变得陌生了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努力运用出监教育中学到的回归心理调适方法去调整心态,试着坦然面对邻居们的目光和关切,开始重塑家庭角色,承担起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。
回望在未管所的八年时光,那儿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无比熟悉,警官们就像父母一样教育我、帮助我,未管所就是赋予我第二次生命的“家”。八年中,是你们教我学习文化知识,教我学习法律法规,教我学习做人的道理,教我学习谋生技能……是你们带我走上正道。在此,我谨代表我和家人,向你们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!
读到这里,小L迷茫的眼神浮现在管教民警眼前。出监教育课堂上,民警发现小L走神了,双眼迷茫地盯着窗外。民警询问他在想什么,他说:“离开家八年了,我担心回去后不能适应,现在很迷茫。”民警鼓励他:“放下包袱,全身心投入到出监教育的学习中,相信你会在学习中找到解决的办法。”后来,正如他信中写道:“……参加出监教育让我收获满满、终生难忘,让我找到了回家的‘路’……”
01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
在出监教育第一阶段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”中,民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,通过系统讲授国家和民族历史,当前发展形势以及家乡新貌等内容,引导临释未成年犯增强爱国意识,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,为其回归社会奠定思想基础。
同时,课程设置“情景再现”环节,组织临释未成年犯回顾自身犯罪经历、判决情景与改造历程,推动其进行深入自我剖析与反思;结合真实正反面案例教学,直观呈现积极改造与违规抗改的不同结果,强化其对法律的敬畏之心,从而做到从内心深处认罪悔罪、改恶向善。
02一技之长 学以致用
出监教育第二阶段以“一技之长,学以致用”为主题,聚焦职业技能培训,旨在提升临释未成年犯的就业谋生能力,为其顺利回归奠定基础。依托狱地协作机制,我所联合四川省民盟、武侯区就业局、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部门,共同开设了中式烹饪、西式面点和中医推拿按摩等多项技能培训课程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临释未成年犯参训率达到百分之百,其中超半数人员成功获得初级中式烹饪师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、非遗变脸技艺传承师等专业技术证书,另有约百分之十的人员达到中医养生初级水平,切实增强了临释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后的生存和发展能力。
03励志笃行 向上向善
在出监教育第三阶段“励志笃行,向上向善”中,民警针对临释未成年犯普遍存在的焦虑与恐惧心理,开展系统性的社会适应指导。内容涵盖当前的就业形势、政策法规、安置帮扶资源的介绍,并融入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的方法训练,引导他们学会在困境中主动寻求家人的帮助,逐步建立迎难而上、积极进取的心态。
除此之外,民警还组织临释未成年犯到回归体验中心进行实景实训,指导其掌握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,学习微信社交、网络购物、外卖点餐等现代生活应用;同时借助VR技术模拟身份证办理、公共交通乘坐等流程,全面增强其回归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与生活信心。
在教育改造未成年犯的路上,成都未管所始终坚持“每改造好一名罪犯,就挽救一个家庭,和谐一片社区,稳定一方百姓”的理念,通过系统化的出监教育,助力未成年犯掌握立足社会的知识技能与法治观念,走好回归社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感谢信中朴实的文字,满载着他们对新生的期盼,也正是对民警日夜耕耘温暖而清晰的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