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25年01月26日 09时32分 来源: 四川省德阳监狱
“新年·新警·新训”他们在青春考卷上认真作答
身处严冬,气凌霜寒
这个岁末的大地精彩流淌,随处欣然。“不畏蜀道,才是通关正道。我们一定牢记初心使命,扎根基层一线,在岗位上建功立业…”,在四川监狱新录用民警岗前集训考核暨结业仪式上,包括德阳监狱7名学员在内的数十名新民警庄严承诺。
封闭集训数十天,从“舒适区”走向火热的练兵场,这是每一名民警成长的必经之路,也是一场全方位的政治历练、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。新民警们胜任本职岗位的底气越来越足,对今后的工作也更有信心。“我们收获了成长与蜕变,距离成为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更近了。”
奔赴岗位 我准备好了吗
初来集训队,他们充满着激情与期待。然而,集训虽然看似简单,但标准却不够“友好”,大家没想到因为“被子要叠豆腐块”而深受打击,也被教官们整齐划一、步调一致的动作展示所折服。
“终于切身体会到什么是‘本领恐慌’了,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,更知道自己‘缺钙缺电’。”一位名叫廖存涛的新民警感慨道,“我一定要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尽快补课赶队。”
“在监区一线,首先要有过硬的能力素质。面对多样化的执法与改造任务,练强警务技能是必修课,只有自己够硬气、够正气、才能有底气、立风气。”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官在训练间隙与学员们交流时说。
“奔赴岗位,我准备好了吗?”对比的反差掀起了内心的波澜,激发了奋进的力量。而这次集训就是要打开视野格局、拓宽理论思维、练强过硬本领,着力帮助学员进一步强化政治素质、练精岗位本领、规范公正执法、提振精神状态、严实工作作风,实现知识到能力的嬗变,以崭新的姿态形象奔赴岗位。
“加钢”淬炼 我找到了最佳切入点
新入警的他们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,有刚从象牙塔走出的高校毕业生,有从事过多种工作的“万金油”,也有监狱工作的“陌生人”或“自来熟”,但无论是谁,如何在基层一线这片实践出真知的沃土发光发热,仍是他们面临的一道考题。
担任集训队班长的王琨,曾在消防救援队伍工作,有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,更快的适应能力也是他的优势之一。面对部分集训学员队列动作不到位的情况,他主动为大家量身定做了一系列训练“套餐”,根据大家的个人情况科学“搭配”训练内容,并与大家集思广益分享训练方法,最终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。
此次岗前集训充分找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,找准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点,找准了专业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切入点,让集训所学适应工作所需,尽快催生职业能力,打牢了监狱人民警察“第一重修炼”。
投身事业 我将从这里“换羽高飞”
“这里承载着四川监狱的发展历程,诉说着几代监狱人民警察攻坚克难、无私奉献的奋斗故事……”学员们走进四川监狱博物馆深入了解四川监狱的创业史、发展史,追寻先辈足迹,感悟优良传统,赓续奋斗荣光,体会着忠于党、忠于国家、忠于人民、忠于法律、忠于监狱事业的不懈追求,为自己插上那双“隐形的翅膀”。
他们聆听讲解、仔细观看,时而沉思、时而询问,在一件件文物中寻觅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,在一张张老照片里感悟百折不挠的使命担当,在一个个发展故事中见证开拓创新的辉煌成就。“聆听了老一辈四川监狱人的故事,更坚定了这份事业的决心。”学员张植说,他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监狱人民警察。
以青春之我,贡献青春之力量。几十日的集训他们收获颇丰,而几十载的从警生涯,他们将挺膺担当,争当守护安宁的尖兵、公正执法的先锋、教育改造的“名师”。
他们谈集训
巫明高:
通过一次次在队伍面前指挥施训,克服了自己胆怯、慌张的心理,现在真的敢讲、敢做、不怯场了。打铁还需自身硬,一定要当好岗位建功的引领者、当好务实作风的带动者、当好干事创业的奋斗者、当好遵规守纪的自律者。
朱福全:
一个月的训练,我的体重减掉了10斤,从不会到会,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,现在腰板更直了、底气更足了。
李国强:
从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修炼,到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例剖析;从法律基础理论,到扣好新入职“第一粒扣子”…40余名经验丰富的讲师,不仅将监狱工作的实用招法倾囊相授,同时还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,真的是收获满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