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25年09月12日 16时59分 来源: 阿坝监狱
金秋九月,开学季遇上教师节,一场关于成长与守护的开学第一课正在展开。为切实防范校园欺凌,筑牢青少年法治与安全防线,阿坝监狱携手什邡市司法局开展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,组织深蓝志愿民警讲师团走进什邡市城南学校、马井中学、职业中专学校、外国语小学、马祖中学等多所中小学,为4千余名师生带去“拒绝校园霸凌”定制课程,以“特殊师者”的责任与专业,增添一份守护的力量。
以案破题,让 “隐形欺凌” 无所遁形
在讲解校园霸凌定义时,深蓝志愿民警讲师团针对不同学段特点灵活调整授课方式:在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3000余人的室外课堂上,监狱公职律师蒋邱云请学生上台模拟、列举校园欺凌典型场景,让在场学生清晰认知“哪些行为属于欺凌”;在什邡市马井中学和外国语小学的室内课上,特警队民警杜坤则在讲解中穿插音视频展示案例,用既生动又全面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欺凌的危害。真实的案例、具体的行为界定,让原本模糊的“欺凌概念”变得清晰,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认清危害是防范的第一步。情节模拟最后,民警叮嘱大家既要做到不参与、不纵容霸凌,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身边人
实操赋能,让 “护身技能”得心应手
课堂上,特警队民警杜坤搭档助教邓美强、黄鹏璘、地木只方向学生传授保护自身的实用技巧,详细讲解呼救、逃离等多个方面的细节,通过互动问答、角色扮演等形式,让学生上台模拟“应对欺凌场景”,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可操作、能落地的自我保护方法。“记住,技能的核心是自保而非对抗,遇到危险第一选择是逃离,有目标的寻求老师和警方帮助。”民警一边示范标准动作,一边强调使用原则。
正向引导,让“法条解读”守护成长
法条解读环节,深蓝志愿民警讲师团针对案例中的关键行为,逐条剖析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核心条款,用案例+法条的对照方式,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行为指南,让同学们清晰知晓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。互动环节里,遭遇欺凌该不该保留证据被叫外号算不算欺凌等问题接连抛出,现场气氛热烈,原本严肃的法律课堂变成了青春对话的法治沙龙。
用“讲授”坚持“守护”,用“行动”传递“责任”。阿坝监狱携手什邡市司法局为师生送上最扎实的“安全礼物”,不仅让“防霸凌”知识深入师生心中,更搭建起监狱、地方、学校协同守护青少年的桥梁,携手共同为青少年打造安全、法治、温暖的成长环境,让每一份青春都能在守护中向阳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