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 2025年02月24日 09时12分 来源: 阿坝监狱
在滴水成冰的高原,驻村工作队的浪漫不是烛光与玫瑰。他们用语言和行动,写下了给这片土地的“情书”——
高原上的“连理枝”
驻村夫妻档刘刚、孙艳梅把家安在了红原。开展工作语言不通?他们请“翻译向导”;刚来驻村民情不熟?他们主动上门唠家常。最动人的是寒暑假时光,因为村里孩子父母多在远牧点,于是夫妻俩叫上读大学的女儿一起开设“云野课堂”,为30余名牧区孩子辅导功课。深冬的草原,三代人笑靥如花,村民感慨:“这不是帮扶,是亲人来了!”
“哥俩儿”的温情守护
在红原最偏远地区的查尔玛乡,驻村队员“小白”与“三哥”用脚步丈量民情。他们走遍牧区每个角落,全方位进村入户,为村民答疑解惑。当得知村里的大学生旦真因家庭变故陷入困境时,他们跨越400公里奔赴校园,与辅导员恳谈关怀方案,用行动为他筑起“心灵避风港”,成为了高原上最暖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“三大金刚”的硬核担当
海拔3500米的色地镇,三位年过五旬的驻村民警蒲永仕、刘洪娣、肖前勇,被牧民称为“铁三角”。缺氧不缺斗志,他们推动基层党组织焕新,助力集体经济增收,更让惠民政策精准落地,县领导调研时为他们点赞,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“青松挺立”。
不让须眉的“她力量”
曾燕梅与李莉,这对“驻村姐妹花”让热坤村与俄扎村绽放新希望。夜守村郊,她们也曾害怕,但驻村工作填满了一个个长夜。当发现脱贫户、监测户的15名大学生因信息差几乎错失补助,她们立刻奔走对接,使学子们如期获得了急需的4.5万元救助金。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“柔肩亦能扛重担”。
孤村不孤的“振兴密码”
洞拉村第一书记杨定,用“党建+法治”双引擎激活乡村振兴,驻村以来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,还积极争取援建资金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,村民竖起拇指:“现在办事更便捷了!”
他们爱的是什么?是牧区帐篷升起的炊烟,是学子课本里娟秀的笔记,是村民脸上洋溢的笑脸。
在这片长征走过草地上,布满着阿坝监狱老一辈监狱人的足迹,他们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监狱精神,今天,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……